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,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。 孝庄生活俭朴,不事奢华,平定三藩时,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。每逢荒年歉岁,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,全力配合、支持孙子的事业。
别出心裁的摔跤(布库)游戏
福临死前留下遗嘱,八岁的皇三予玄烨入继皇统,改元康熙。为了避兔摄政王专权的悲剧重演,皇帝有意撇开皇室亲王,安排了四位忠于皇室的满洲老臣索尼、遏必隆、苏克萨哈和鳌拜辅政。当时安徽有位叫周南的秀才千里迢迢赶到北京,请求皇太后垂帘听政,孝庄严词拒绝了,因为清朝建国之初曾总结历史上外戚干政导致亡国的教训,规定后妃不得临朝干政,孝庄当时虽有足够的声望与资历临朝,但此例一开,将来或许贻误后代。因此她坚持了大臣辅政的体制,把朝政托付给四大臣,自己则倾力调教小孙子,培养他治国安邦的才能,以便他亲政后能担当起统御庞大帝国的重任。这应该是康熙后来大有作为的一个重要原因。
没有想到顺治所择其人,口是心非的鳌拜很快暴露出专横暴戾的本性,欺皇帝年幼无知,广植党羽,排斥异己,把揽朝政,俨然是摄政王再出。
鳌拜出身戎伍,对于顺治朝吸收汉文化变更礼制的做法很不适应,凡事都要循祖制、复旧章,并且公然打破顺治四年不再圈地的禁令,借旗地交换之机,扩大圈地,使大批农民流离失所。鳌拜这种倒行逆施的行为,引起朝野上下的不满,但大部分人慑于鳌拜淫威,不敢作声。辅政大臣中,悉尼年老畏缩,遏必隆软弱,依附鳌拜,唯一敢于与鳌拜顶着干的苏克萨哈资历浅,一直处于受压地位。
康熙(1667)六年,玄烨十四岁,按例亲政。但鳌拜不但没有收敛,反而变本加厉。苏克萨哈因为受鳌拜压制,乘皇帝亲政之机,上奏辞职。请求去守先帝陵寝,“俾如线余息,得以生全”。实际上是向皇帝抗议鳌拜的专横。螫拜也清楚苏哈萨克的用意,他和同党一起,捏造苏哈萨克二十四条大罪,将苏拘捕入狱,要处以极刑。苏哈萨克从监狱里送出申诉,皇帝获悉,坚决不同意,鳖拜竟“攘臂帝前,强奏累日”,最后,将苏哈萨克处以绞刑,九族株连,家产没官。鳖拜的存在已成为皇帝权威的一个威胁。但鳌拜羽翼已成,措置稍有不当,可能就会激成巨变。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?
此时的孝庄对这些问题已有了相当经验。她悄悄关照性急的孙子,要他隐忍一切,同时不露痕迹地布置起来。也不知从哪一天开始,皇宫里出现了一批少年,专门练摔跤,说是皇帝喜欢这种摔跤游戏。对于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说,这是完全可以理解的,所以谁也没有多想什么。就在大家对宫廷摔跤游戏习以为常的时候;康熙八年(1669)五月的一天,鳌拜进宫晋见,在路两旁玩耍的小孩突然一拥而上,七手八脚把他擒住了,等到螫拜缓过神来,纵有过人膂力,都已无济于事了。鳌拜落网被杀,党羽流散,威胁皇权的鳌拜集团,就这样未动一刀一枪,连根拔除了。皇帝夺回了权力。
这胜利的后面就是孝庄的巨大身影。
玄烨八岁即位,在孝庄的教导下。玄烨健康成长,一个未来杰出的帝王在少年时代打下了根基。鳖拜集团铲除后,孝庄放手让玄烨理政,让他在实践中得到锻炼,又一再提醒他要谨慎用人、安勿忘危、勤修武备等。在他们的携手努力下,清王朝从动乱走向稳定,经济从萧条走向繁荣,为平定三藩、统一台湾和边疆用兵等大规模战争奠定了物质基础。
清王朝在康熙朝形成第一个黄金时代,其中包含了孝庄的一份功劳和心血。
孝庄生活俭朴,不事奢华,平定三藩时,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捐出犒赏出征士兵。每逢荒年歉岁,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,全力配合、支持孙子的事业。
康熙十二年(1673年),清朝爆发了三藩之乱。孝庄文皇后“念从征将士劳苦,发宫中金帛加犒赏。康熙十四年(1675年),蒙古察哈尔部布尔尼乘吴三桂叛乱、边境空虚之机,向清王朝挑衅,威逼京师。面对南北战事,康熙忧心忡忡,而孝庄文皇后凭着她对大臣们的了解,一方面建议康熙派大学士图海率兵镇压;另一方面告诫他们“师行毋掳掠”。图海也不孚厚望,顺利平定了布尔尼的叛乱。
康熙二十六年(1687年)十二月二十五日,孝庄文皇后去世。孝庄文皇后除了生下一子福临外,还生有三个女儿,这三位公主都出嫁给科尔沁蒙古博尔济吉特氏,继续延伸了这种和亲关系。